近年来,临沧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五个引领”为抓手,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当好组织者、实践者、先行者,开启了乡村振兴的“临沧实践”。
抓组织引领,提升组织力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双整百千”四级联创为抓手,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93.2%的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创建达标。出台《关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意见(试行)》,推动落实村党组织的全面领导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安排权和监督管理权“四项权力”。探索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驻地单位联建等方式,完善组织体系,增强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史室等阵地群,教育引导群众算好惠民政策账、基础投入账、产业发展账、个人贡献账,让边疆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总书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抓规划引领,激活内动力促乡村振兴。创造性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组织市内2.64万名临沧籍公职人员,利用节假日回到家乡,编制完成6511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民自己的规划。同时,立足“以下为主,坚持乡村自我振兴”两个基点,以自然村为单位,摸清“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形成规划项目1.1万个。在此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乡镇驻地村、公路沿线村、特色村、旅游村、产业村共500个乡村振兴建设试点村,在44个边境村实施沿边小康村建设工程,选派2291名公职人员担任乡村振兴“自然村长”,选派167名优秀年轻干部组建44支沿边小康村建设工作队。采取项目支持、群众参与的方式示范推进,全市15个村入选省级美丽村庄、35个村入选市级美丽村庄,沿边小康村建设成效明显。
抓人才引领,增强支撑力促乡村振兴。选派52名乡村干部到浙江安吉、上海崇明挂职,精准调训300名乡镇党政正职、乡村基层干部赴浙江大学、成都市委党校等地学习培训;在本地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16期参训3000多人次。充分利用“临沧先锋”平台,不间断推出外出挂职、培训学员“学经验图振兴”系列报道20期。逐县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入库人数达6987人,储备有意向回村担任村干部的优秀人才3375人,并从中择优遴选1115名优秀青年党员,纳入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进行培养。深入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全市共注册入学4088名,共有360名学员按期毕业取得大专学历。整合万名党员进党校、科技下乡等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素质。
抓机制引领,提高自治力促乡村振兴。建立以村级集体集体经济为保障、由“自然村振兴理事会”组织实施、开展“积分制管理”为内容的乡村治理机制,着力提高群众自治能力。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为突破口,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大机遇,实施好中央、省、市、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四位一体”项目,以项目资金投入为带动,广泛推行资源开发、土地运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资本运作等模式,提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自然村振兴理事会”6315个,并拿出村集体经济一部分收益保障理事会的日常运转。由“自然村振兴理事会”牵头,将群众在遵纪守法、儿女教育、敬老孝亲等方面表现细化为积分事项,以户为单元建立“积分台账”,实行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一核算,做好公示评比。以村级集体经济作保障,拿出部分收益建立“积分兑换超市”,采取积分换物品的方式进行物质奖励,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抓文化引领,强化软实力促乡村振兴。大力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挖掘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谋划和推动实施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