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战事关全局,总攻号角已经吹响。今年以来,鹤壁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保减贫、防返贫、严整改、抓巩固、促提升”总体思路,紧盯目标、勠力同心、尽锐出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河南省2019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党建引领聚合力
日前,豫剧现代戏《大石岩》在鹤壁市艺术中心举行首场演出。该戏讲述了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放弃在郑州的安逸退休生活,回到家乡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大石岩村地处南太行山区,曾是省级贫困村,全村420户中曾有273户是贫困户。不光精神涣散、缺少斗志,大家更缺的是“主心骨”“领头雁”。
“回乡后不久,徐书记便把村里的党员干部召集起来,带领大家重温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石岩村村委会主任杨义清回忆。同时,徐光还将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家长、退休老教师、老军人、老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七老”团队,凝聚人心,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榜样的带动,促使广大村民逐渐明确了方向、充实了力量。2018年以来,大石岩村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针对党员干部、复转军人、中小学生开展课程培训和爱国主义教育,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红色影视基地,逐步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2019年,大石岩村游客接待量达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前的最后冲刺阶段,鹤壁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施“头雁回归创业”计划,引进“头雁”书记240余名;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双清双培”计划,确保无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全部实现清零;强化驻村帮扶,全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594名,村级脱贫责任组788个4337人,选派驻村工作队254个919人,实现了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政村村级脱贫责任组全覆盖。
“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鹤壁市将坚持党建引领,紧盯2866名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统筹各类资源,强化精准帮扶,落实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鹤壁市市长郭浩表示。
产业照亮小康路
走进位于浚县白寺乡前岗村的海燕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扶贫基地大棚内一排排翠绿的芦笋苗。负责人刘海燕告诉记者,虽然销售形势上半年受到了疫情影响,但目前已基本恢复到“供不应求”的常态。
从种植新手到带动600余户村民依托芦笋种植增收致富,刘海燕用了近7年时间。如今,她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之星,还建起育苗基地、加工车间、恒温冷库,成立了近百人规模的芦笋收购队伍。
企业“带着干起来”,贫困户“跟着动起来”,已成为鹤壁特色产业扶贫的亮点。在农村电商赋能下,太行山小米、高筋石磨面、“淇河三珍”、大红袍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的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秦街黄桃、善堂花生、杨玘屯泥咕咕等一批土特产品牌纷纷进城“上云”,全市电商年销售收入突破1300万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逾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乡村旅游亦成为近年来鹤壁市扶贫产业的一大亮点。围绕“一群一带”发展格局,该市以太行山、淇河等龙头景区为依托发展旅游产业,创新实施“景区+旅游公司+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深挖贫困村旅游资源,实现“一村一品一风情”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其中,淇滨区投资6亿元打造的桑园小镇,背依南岭、脚偎淇河、风光旖旎,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已成为鹤壁美丽乡村的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鹤壁已累计脱贫51290名贫困人口,全市10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全市746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省定目标任务的107%。预计到今年年底,剩余2800余名贫困人口将全部按时脱贫。
“我们将以冲刺姿态发起全面总攻,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全市各级各部门将责任再压实、作风再务实、措施再扎实、效果再求实,全力以赴攻城拔寨,一鼓作气决战决胜,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效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