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6日起,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先后在吉林省过境,其带来的强风和暴雨造成吉林省部分农作物倒伏。时值秋收,笔者随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踏查秋收。
在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房身岗子村,耀眼的阳光下,风吹稻浪,稻香诱人。
“今年,吉林省水稻生产选用抗倒伏品种,杆壮苗强,配套科学栽培技术,整体水稻生产形势很好,受台风影响较小,倒伏与常年基本相当,平均单产有望增加5%左右,个别区域能达到8%,又是一个丰收年呀!”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全东兴感慨道。
眼下,水稻进入完熟期,正是最佳收获时期。适时收获是确保稻谷产量、稻米品质、提高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谈及水稻收获标准,全东兴一边介绍,一边随手折下稻穗,“这种籽粒饱满、坚硬,95%颖壳发黄,籽粒含水量在20-25%就达到最佳收获期了。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青米率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收割过晚,易折穗落粒,稻谷水分含量降低,加工整精米率偏低。一定要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在朝阳坡镇城子上村,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玉米田间穿梭,将倒伏的玉米秆快速抬起,把一个个玉米摘穗、脱皮、收集,再通过输送管道传送到卡车上,转运储存。
“今年前期气候条件来说,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没发生倒伏的地块丰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单产水平较往年有所提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研究院苏义臣说:“对于受灾地块,玉米大部分进入蜡熟期,虽然倒伏了,但干物质积累仍然在持续进行,产量损失会进一步降低。”
关于如何判断玉米收获最佳时间,苏义臣也给出了答案,从外观看,苞叶变成黄白色,松散;从籽粒看,果穗子粒基部尖冠处出现黑色层,乳腺基本消失,整个籽粒变硬,出现固有色泽,标志玉米达到完熟期,可以选择适宜时期收获。适时晚收,可以有效增加产量,改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降低收获含水量,有利后期脱粒、储存。
保证收获质量。要以保管安全、保证品质为前提。针对玉米秋收,苏义臣建议,受灾地区根据倒伏实际情况,玉米严重倒伏低洼地,尽量抢收降低果穗发生霉变概率,采取人工摘棒和机械收获结合方式;倒伏轻微无积水地,发生霉变概率低,可以选择适度收获,延长灌浆时间。机械收获后,要将遗落的果穗进行采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针对倒伏玉米收获后储存管理,苏义臣建议,应及时晾晒,降水,清理霉变籽粒,确保不焐粮不坏粮,减少储粮损失。
据了解,为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农业防灾抗灾救灾工作调度会议,分析研判形势,从农田排水、收割准备、核灾理赔、专业指导、争取支持等几方面研究农业防灾抗灾救灾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最大可能保住粮食收成。
吉林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业救灾减灾措施,针对吉林省受台风影响,造成农作物受灾倒伏问题,安排省级资金,对受灾倒伏农作物收获机械购置和玉米收获机加装辅助喂入装置实施补贴。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出台《倒伏农作物实施机械收割技术方案》和《蔬菜生产抗灾自救技术措施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提前做好收获农机具改进准备和保障秋冬季“菜篮子”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