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招商 商城 分享 旅游 公众 培训 企业 提示 美村 林业 蔬菜 水果 渔业 政策 经验 资讯 养殖 种植 农资 电商 直销 行情 会展 供售 求购 情感 风采 招聘 观点 广告

  芒种刚过,初夏的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长城村,有丝丝凉意,健身步道上时不时有操着不同口音的老人在晨练。

  清晨的阳光洒在山间地头、农家小院,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果蔬大棚里孕育希望,依山建起休闲公园,居民新区里欢声笑语,民俗院落喜迎宾客……

  随意走进一处居民新村,都仿佛走进一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现代文明与山水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新村,新村办工厂”的生动图景,在这片沃土上悄然铺开。

  明思路 脱贫攻坚挂图作战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大进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所辖的长城村是市级贫困村。

  长城村空心化严重,村民外出打工较多;农业产业没有规模,土地经营碎片化;乡村旅游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窄……面对这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如何破解?出路又在哪里?这是摆在派驻长城村第一书记、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发行部主任刘成国面前最现实的考量。

  要改变长城村的现状,必须把人心聚拢,把问题找准,把思路理清。

  思路决定出路。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群众才能富裕。

  刘成国指着便民服务中心墙上的“长城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告诉记者,这是花了几个月才制成的。

  这张高清遥感地图层次分明,非常醒目。上面产业带布局、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用不同色块区分出来,同时标注了村里33户贫困户的分布情况。

  看似简单的一张地图,凝聚了刘成国和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几个月的心血。

  “扶贫贵在精准。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做到与当前效益、长远发展、贫困户利益联结有机结合,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刘成国说。

  于是,一场大会战开始了。全村土地闲置情况,劳动力、传统产业状况,降雨和气温分布数据等基础信息逐一收集汇总,邀请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的专家来村里检测土壤、评估规划产业……

  经过反复调研和多次探索,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新村,新村办工厂”的思路,长城村最终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的“3+1”产业发展体系,即全力推进高山蔬果、冷水养殖、优质水稻三大特色产业,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长城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应运而生,在这张地图的指引下,长城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产业,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兴产业 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天刚蒙蒙亮,长城村计生专干成远华、综治专干韩家松就带着一队人赶往辣椒基地栽植辣椒苗。

  连日来,长城村红辣椒基地正迎来栽植高峰期,每天都有二三十名村民活跃在青山绿水之间,将绿油油的辣椒苗栽满山坡。

  “产业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才能让村民有信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刘成国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多次走访重庆市交运集团、双福农贸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在他们的大力协助下,长城村与重庆市首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红辣椒保底价包销协议。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流转60亩土地种植红辣椒,带动3个家庭农场种植120亩、36户农户种植40亩,220亩订单式红辣椒点燃了“火辣辣”的产业。

  “辣椒属当前效益产业,4月栽植,11月就可以有六七十万斤的产出。”刘成国说道,辣椒产值可达10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超过5万元,36户农户户均收入3000多元。

  夜雨过后,便民服务中心对面的蟠桃园里,树枝上的油蟠桃坠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20亩土地种植的这片桃林,2022年将进入丰产期,可年产油蟠桃8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其中20%的利润在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分配。

  “种前轰轰烈烈,种后无人问津。”过去集体产业发展总是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

  “产业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一是村干部要带头致富、带动致富,二是党员要发挥好产业发展过程中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服务员的作用。”刘成国尤其重视人的作用。

  为此,长城村对特色产业后续管护实行分片责任制,每名村干部负责一个特色产业的管护,10名“产业发展服务岗”的党员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

  “我们每个人都负责一个产业,年底拿业绩说话,现在我把村集体的地看得比自家的地还重要!”负责辣椒的成远华、韩家松每天早晨5点多就带着村民下了地。

  小小辣椒苗,树树甜蜜果,见证着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空壳”到“盈利”的华丽转身。

  重生态 绿色经济增添活力

  长城村峰峦叠嶂、山环水绕。将军坝一带,上下游300多亩的土地和20多亩的堰塘,正在建设“肉牛+土鸡+冷水鱼”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基地。

  “我每天工资80元,干了一个月了。老板说了,等全部建好后,让我们帮着养鸡、养牛、喂鱼,月收入2000多元。”建卡贫困户向以奎笑着说。

  向以奎口中的老板叫冉启宋,重庆民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大进镇云凤村村民。去年11月,他在开州区多处反复考察比较后,选择到长城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他们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地理优势、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肉牛养殖场马上投入使用,产生的牛粪可以养蚯蚓,蚯蚓正好是2万只万源旧院黑鸡的饵料,鸡粪和牛尿通过发酵可以饲养红虫,作为冷水鱼的饲料。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做到了环保无污染。我们的各种建筑也按照村产业规划要求,与田园风光和谐相融。”在冉启宋口中,一个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架构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长城村产业发展全域。

  冉启宋介绍,去年养殖场工程建设期间,至少为60名村民提供了临时性工作岗位,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带动6户贫困户增收。养殖系统完全运转之后,可常年吸纳10余名劳动力就业,并采取产业托管的方式,助力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

  “我们通过村集体引领示范一批、引进企业发展一批、培育村民创业一批、盘活僵化项目一批‘四个一批’,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刘成国说。

  村民成远术在全村发展热潮的感染下,再也坐不住了,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联合四川省宣汉县的一个股东,投资70万元发展60亩红心猕猴桃。

  村民陈明友曾养殖泥鳅60余亩,但因暴发洪水,损失惨重,项目停摆。刘成国获悉后,四处奔走,为其引进40万元社会资本投资,陈明友再度“满血复活”,泥鳅养殖产业焕发新生。

  建新村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今年3月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奋斗目标。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长城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厚植产业发展沃土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旅游。

  走进长城村7组人居环境试点处,房前鲜花绽放,屋后瓜果飘香,农舍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让人不禁浮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雅情怀。沿路的磨盘、石墙、青砖、灰瓦,勾起了久违的乡愁。

  投资1200万元的石溪河沿岸生态化改造项目即将开工,完工后,绵延1000多亩的长城坝产业观光带、乡村旅游综合体将初具规模。

  长城村入户公路硬化项目接近尾声,6月底长城村将实现全村入户公路硬化率100%。

  “长城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自然聚合了观光、休闲、采摘、捕捞、垂钓、避暑、餐饮、住宿等乡村旅游全域的各个链条。”刘成国表示,长城村位于四川巴山大峡谷、大进旅游环线的三角地带,镇上规划修建的15公里旅游公路建成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拉动下,将会引流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长城村观光、消费,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