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难,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难。在经济大循环中参与分工、找准定位、谋求发展,既需要在宏观层面谋篇布局、统筹力量,又需要在中观和微观层面谋划“战役”突破,讲求实施办法。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区域竞争力不强,是制约湖北省咸宁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咸宁提出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特色产业增长极、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等三大战略,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六大活动,力图全面深化对咸宁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的认识,为谋划推进咸宁高质量发展打牢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三大战略要结合咸宁实际实现战略落地,找准“战役”突破的具体办法并科学实施。
要适应工业化发展新趋势,找准产业聚集新方向,打牢高新区提档升级“硬底盘”。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经济强。咸宁市区工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得益于咸宁经济开发区建设的科学决策和强力推进。2019年,咸宁经济开发区已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2.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78亿元。市区工业高速发展,但是存在不优不强、产业链条不长等症结性问题。在继续发挥好高新区龙头作用,坚持招大商、招好商,做好引进红牛、奥瑞金、南玻、立邦等发展文章的同时,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融入区域产业定位,打造主导产业聚集区,延长优势产业链条。一要立足咸宁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选准可以在更广阔市场范围内崛起的优势产业,选型打造咸宁几大百亿、千亿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设立产业基金,增加科创投入,集中精力做大总量、做强增量。二是对接武汉东湖高新区、武鄂黄黄区域发展战略,融入区域产业定位,破解咸宁在省级产业发展战略中定位模糊的尴尬局面,实现省、市产业层面联链发展。三是开发利用咸宁嘉鱼、赤壁沿江水运低成本优势,把握全国钢铁产业整顿调整机遇,围绕金盛兰公司钢铁产能实际,沿着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产业链梳理选型,打造具有更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咸宁钢铁产业“巨舰”。
要适应城镇化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提升梓山湖新城及周边片区的发展品质。在后城镇化时代,城市发展和人口聚集呈现新特点,湾区、新区、城市圈群,体现了城市聚集新形态。高昂市区“龙头”,进一步发挥市中心城区内核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平滑梓山湖新城及周边片区级差地租增长,有效实现税收增长和后期高质量发展,打造城镇化发展新亮点,形成市域发展稳定增长点,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科学实施、精心打造。一要打造武汉城市圈文旅康养休闲中心,学习借鉴国际城市群卫星城建设经验,对标世界一流,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战略规划,科学谋划区域控制性详规,打造区域独有、特色鲜明的武汉城市圈层新片区。优化中心城区、高新区、咸安开发区和梓山湖片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坚持产业兴市,推进产城互动,进一步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二要根据规划要求,开展产业和市场分析,确定产业形态和招引目标,坚持招大商、招好商,高标准引进相关产业,形成符合区域发展定位、产业形态高端、聚集效应明显的新型城镇化生态。三要整合利用区域温泉旅游资源,补齐片区功能,开拓全国性商务会议、康养疗养市场,打造区域性商务会议承接基地及康养疗养中心,并发挥好这“两个中心”的信息和人才聚集优势,助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要把握新农村建设机遇,高标准打造新农村建设平台。现阶段,我们要看到咸宁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先天不足、实施精细化发展尚有空间的现实状况,既需要坚持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特色农业产销适配等成功做法,也需要注重城乡统筹、区域联动的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一要组建农业投资开发公司,平台化统筹推进区域新农村建设。二要加强农业劳动力培训,推动农业人口城镇化转移、定向化安置。三要开展土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组织集中连片开发,实施产业化发展,集中化安置,实现居住和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坚持走精细化农业发展道路,努力蹚出一条高端、精品、小众的农业发展路径。
要谨防在信息化时代掉队,稳妥有序构建区域云网络。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越来越深,引领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倒逼着治理体系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咸宁虽然在信息软硬件产业、数字经济等层面尚难有作为,但在稳妥有序构建区域云网络,把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织”进网络,可以有所作为,甚至能够创造通用经验。一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围绕信息存储、运营维护、开发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避免各自为战、各搞一套。二要效用为先,分类推进。坚持紧要性、效益性、体系性原则,科学摆布各类型网络建设顺序,具体目标、内容、步骤和相互关系。比如,融合媒体、社会服务网络、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网等,应当优先推进,加快推进。三要逐步整合,建成体系。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和分体系建设进度,注重网络之间的兼容共享和融合放大,形成对外开放、对内衔接、相互支撑的区域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