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白墙好风光,车水马龙人熙攘,家家户户心欢畅,奔小康……柏油公路通到村,入户道路户户通,玫瑰花开人气旺,真的好……”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村民们自编的“三句半”《夸夸咱们西来村》,唱出了西郊绿道沿途居民的幸福,更唱出了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的变化。
60公里的西郊绿道,串起巴川、南城、土桥、太平和侣俸5个镇街24个村(社区),形成120平方公里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初秋时节,走在铜梁西郊绿道上,你可以涉湖玩水,采莲戏蝶;也可踏足山间,一访原乡记忆;亦可一头扎进果苗园、花卉园,感受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农民富裕、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田园可望可及。
以示范带动全面,以融合加快振兴,西郊示范片只是引领带动铜梁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铜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遵循规律,重在破题,内外兼修,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致力农文商旅协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做实基础设施破瓶颈——让闭塞的乡村畅通起来
九月的清晨,驱车行驶在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平整笔直的柏油路上,两侧绿树成荫,各色鲜花开得正艳。“以前这里是荒坡坡,现在变成了花红柳绿的小游园。”11社村民李国明说,西来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落,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居环境差,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如今小村落旧貌换新颜,不但通村道路两旁美,家家户户农家院落也干净整洁。
不只是南城街道,放大到整个西郊示范片乃至整个铜梁乡村,整齐的房屋、平坦的道路、满目的花草……处处洋溢着净与美。从点上出彩到线上成景,再到面上推进,铜梁立足“乡村要想振兴,就必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这样的认知,在破除乡村发展瓶颈中,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为出发点,把还欠账、补短板摆在首要位置,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走在新建的水泥路上,铜梁区蒲吕街道平安村1社村民何开群乐开了花。以前村子里的人出行全靠一条不足4米宽的破旧泥路,路面石头泥巴凹凸不平,雨天村民骑摩托出行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自从今年上半年这条路完成“四好农村路”建成,就再也不用担心“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了。
像平安村里水泥路这样的“四好农村路”,正在铜梁农村地区不断延伸——据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铜梁区已建成“四好农村路”930.9公里,2020年将再建688公里,实现所有村民小组100%通达率和通畅率。此外,今年铜梁还采取财政补贴和群众自筹的办法在村社硬化泥结石路520公里。
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消除,水、电、气、网等过去的“短板”也在全面发力:今年铜梁将全面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实现农户饮水安全率100%。全面启动实施农村人饮管网巩固提升工程,计划延伸改造农村人饮管网100公里;农村薄弱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紧推进,惠及所有镇街的161个村社、30691户居民,有效解决农村电网过去存在的负荷过重、电压过低的问题;全区实现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建成4G基站1555个,铺设光纤2.3万公里。今年围绕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新建农村5G基站10个。积极推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在荷和原乡、西来村建设2个特色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路通了、水净了、网络快了、乡村美了……近年来,铜梁不断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推进乡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城乡融合发展的血脉,把田园变成花园,把农区变成景区,处处皆胜景,曾经闭塞的乡村越发通畅。
做优基本产业强引擎——让贫瘠的乡村丰盈起来
进入夏季后,位于西郊绿道边上的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每天都很热闹,来到乡村振兴展览馆和会客厅参观,到西郊绿道边果园采果的游客络绎不绝。
但在几年前,这里与周边其他小村庄一样,虽然距离铜梁城区仅5公里路程但由于仍以传统农作物为主挣不到钱,原本3000多人的玉皇村仅剩下600多人。
“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聚拢人气和财气。”2018年,铜梁区将玉皇村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并列为铜梁区第一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这一变,不仅村里的闲置土地盘活了,先后发展起以苗木、猕猴桃、淡水鱼为主的种植养殖业;同时村集体利用闲置校舍、集体资金向本村两家农业企业入股,先后创办起农产品加工厂、逍遥山庄游客中心。仅2019年,全村村民土地入股及第二次分红180余万元,村集体纯利润创收28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近2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柏小林说,目前村里引进了11家农业企业,如今村子走上了一条农产品生产加工、民宿酒店为主的融合之路,不仅兴旺了产业,让群众鼓了腰包,更是实现生产和生态的有机统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铜梁立足做强基本产业,一方面以西郊绿道示范带动,促进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先后培育发展了50万亩优质粮食、20万亩精品果蔬、10万亩精品花木、10万亩精品养殖和一大批精品民宿等,并建成西部最大的果苗基地、桂花基地、三角梅基地、玫瑰花基地等。
一方面结合实施品牌战略,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抗生素使用量“三降”,大力推广清水养鱼、稻鱼、稻蟹、稻虾等绿色循环模式等,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同时成功培育打造出铜梁龙柚、原乡小艾等特色品牌。
以利益联结机制来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带动群众“共同干”,土桥镇六赢村更是迈出了一大步。随着今年4月六赢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成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和群众红利紧密相连,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今后村里的集体收入,都有村民的一份红利。
“村民变身‘股民’,更加有‘主人翁’意识,更容易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六赢村联合社理事长吴开英告诉笔者,村里积极谋划了莲藕种植、作业便道修建、民宿经营和荷产品加工房建设等多项增加集体资产收入的利民项目,将集体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带动群众更好致富。
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三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已经在全区“遍地开花”,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中的3.3万户农民在土地租金保底基础上获利分红,户均增收2250元。
建强基层组织固根基——让寂静的乡村生动起来
“现在的村干部得力呀,村子变漂亮了,乡亲变富裕了,日子更有奔头了!”在太平镇坪漆村,只要提起村党支部,村民们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来夸一夸。
2017年底,坪漆村原支部书记辞任,村子一下没了主心骨。2018年,经过召开院坝会、全村党员群众推荐人选,有文化、有管理经验的退役军人赵东阳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通过思想教育、作风整顿,党员队伍中的软、懒、散现象得到有效改观。在此基础上,推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增强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支部的向心力。仅一年,软弱涣散的坪漆村党支部变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桃谷人家”品牌打造、电商消费扶贫长效机制建设、新党群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的启动……村民们不仅腰包鼓了,居住环境也更好了,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至为关键,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重要保证。全面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年轻人“两支队伍”建设,如今铜梁的广大农村,涌现着蓬勃的力量:白羊镇石船村主任助理黄佩牵头成立“石乐农产品收购公司”,并利用曾经在物流从业的经历,通过加盟快递公司,使物流到村的价格大幅降低,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得到村民一致认可,当选白羊镇唯一一名90后村民小组长;水口镇树荫村本土人才甘远洋利用自学的养蜂知识指导帮助50户建卡贫困户养殖蜜蜂,还在淘宝、天猫、京东设立“远洋土蜂蜜”销售专柜,帮助解决蜂蜜销路问题;以前是石鱼镇鱼兴社区本土人才,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敖爽和其他2名本土人才在镇里支持下,合伙创建了犇途赢财电商平台,辐射石鱼镇8个村和周边村镇,解决了农户产品销售难问题……
截至目前,铜梁全区有本土人才600余名,120余名本土人才成长为带头人或转岗为专职干部,锻造了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同时,为把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铜梁区持之以恒实施“五风”浸润工程,着力创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模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将“洁雅”贯穿物态、精神、言行建设的始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文明素质和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目前,铜梁已建成一批乡情陈列馆和乡村会客厅,常态化开展书法、美术、金钱板、龙舞等辅导培训,“新乡贤、好乡亲”评选深入人心,28个镇街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管制的全覆盖,完成“农村30分钟健身圈”建设,形成了覆盖城区、镇街、村社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等,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个转变,一个个画面,见证着铜梁持续加强乡村组织振兴的努力与探索,也折射出乡村组织振兴催生的喜人变化。“内外兼修”的铜梁美丽乡村,正在变成群众喜欢的样子。